玉米行情:购销陆续恢复,余粮还有多少?政策方向在哪?_环球观焦点

2023-02-16 08:55:38     来源:拾月财经

2月中旬,春回大地,迎来了一号文件的出台,整个商品市场情绪沉浸在复苏的氛围中。玉米也是如此,贸易购销在陆续恢复,基层上量逐步增加。

2月15日,锦州港晨间集港2.95万吨,已经接近节前的日均到货量3万吨;二等玉米主流收购价格2810元/吨,相比节前下降30元/吨。产区各地企业也在恢复收购,渠道库存相比节前有较大改善。当前玉米市场的关注点还在余粮水平和政策导向,下面做详细分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基层余粮逐步释放,市场承接主体呈现多元化

近期陆续有机构去产区调研,从一线反馈的信息看,东北地区方面,吉林地区余粮比例预计在50%,黑龙江地区余粮比例大体在40%,相比节前有较大下降,但整体高于市场预期。据农户反应,从2月中旬到3月中旬将迎来地趴粮的集中出货期,2月底或3月初预计是高峰期。

另外,近期的天气情况也影响了农户的售粮心态,部分地区农户已经开始担忧存储风险,售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华北方面,春节以后,华北地区基层购销速度明显加快,部分地区贸易商已经开始有意建库存。具体来看,河南省郑州、新乡、安阳等地区基层余粮 5 成,与去年同比持平,渠道库存不大,主要以做流通为主;河北省邢台、石家庄、衡水一带粮点加农户手中余粮 5 成,与去年同比略慢,今年深加工库存小,建库意愿不强,因此临近深加工的区域粮点手中余粮较多。

对于后期基层余粮去向,今年市场承接主体多元化为主,除了下游深加工、饲料养殖企业低原料库存外,贸易商企业的库存也是偏低,而且各地增储收购已经开始,但数量并不确定。总之,市场各主体的低库存在后期很大程度上会承接较大的售粮压力,玉米价格底部有强支撑。

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政策导向来了

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通读全文看,共5次提到“玉米”,文件中有部分政策没有提到玉米,但是和玉米息息相关,整体看,相比去年的文件也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化。

首先是,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这是在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到。自2020年以来,玉米临储库存清零,玉米市场步入“后临储时代”,伴随下游需求的规模扩张和供给端大环境的动荡不安,玉米供需缺口近年来处于较高水平,在种植面积达到饱和的状态下,单产的提升工程从长远看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对于填补玉米供需缺口满足国内需求至关重要。

其次是,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去年是实现保险在产粮大县全覆盖)、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去年是推广)、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去年是稳定补贴)。

最后是在文件第三部分,提到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去年是启动)。以上内容虽然在近两年的一号文件中都有提到而且看似相同,但是也有一些变化,比如三大主粮的保险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于产粮大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政策需要进一步推进,玉米和大豆的补贴政策从稳定到进一步完善,以上变化体现了政策的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和实施力度不断增强。

另外,一号文件中也有没提到玉米但和玉米相关的部分,比如,文件中提到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分析看,在全球农产品供给偏紧的大形势下,开展进口多元化是趋势。对于玉米来说,巴西玉米来华通道打开后,进口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农户余粮水平有较大程度下降,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还是偏慢,加上远期巴西玉米的持续到货,玉米现货端还是有较大的销售压力。

政策方面,一号文件的出台为玉米市场指引了大方向,无论是提高玉米单产还是完善补贴政策再到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都可以看出政策重点还是在抓粮食生产以及保农产品稳定供给,奠定了农产品价格底部夯实的基础。

虽然当前需求端还是不太乐观,养殖利润和加工利润还是处于亏损状态,一定程度抑制了玉米需求的恢复,但长期看,玉米底部有强支撑,沿成本线区域附近买入是风险较低的决策

关键词: 玉米行情 粮食产量

明星

电影